当前位置: 首页读书节专栏第八届读书节2013年
 1.馆长谈读书节
 2.活动安排
 3.名家讲座
 4.知识讲座
 5.征文、摄影获奖名单
 6.优秀读者、勤工助学、志愿者
 7.其他活动
 8.图片锦集

馆长谈读书节


第八届读书节馆长访谈

在南京大学第八届读书节即将来临之际,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洪修平教授,请他谈一谈本届读书节的有关情况。

记者:洪馆长,您好。南京大学读书节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广受师生们的喜爱,去年还获得了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同学们对今年的读书节充满了期待,已纷纷在BBS询问,不知今年的读书节什么时候开幕?本届读书节的主题是什么?

洪馆长:南京大学第八届读书节将于10月28日在仙林校区图书馆举行开幕式,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等校领导及各相关部处领导将出席开幕式等活动。本届读书节为期一周,主题是“ 放飞梦想·悦读人生”。现在,每个人都在讨论“中国梦”。“中国梦”与个人梦紧密上联,对于大学生来说,实现个人梦就是从读书开始。在众生喧哗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读书节唤起人们对读书的热情,引导大学生们为实现“中国梦”而激情读书、永不懈怠,增强读书自觉,使崇尚读书成为风尚。本届读书节适逢仙林图书馆全面开馆一周年,希望借读书节来进一步推动书香新校区的建设。以“梦想的起点”为主题的征文和以“图书馆·映像”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征集已于9月25日拉开帷幕。本次征文至10月25日截稿,将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分别奖励价值800元、500元、300元的奖品;摄影作品至10月16日截止,将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分别奖励价值500元、300元、100元的奖品。以上获奖将于10月29日在图书馆主页上公布。部分获奖佳作将刊登在《南京大学报》和《南京大学图书馆通讯》上。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记者:每届读书节的名家讲座场场爆满,今年不知邀请到了哪些专家学者?

洪馆长:本届读书节我们将邀请著名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张岂之教授与同学们讲述《我们从中国历史看到什么——中国历史特色之我见》;邢定钰院士将就《科学精神与发现之旅》发表高见;著名作家叶兆言也将做客名家讲座,与我们分享《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与写作》。另外还有两场有关中国传统智慧和管理的精彩讲座:著名学者成中英教授的《C理论与中国管理智慧》和葛荣晋教授的《谈中国管理哲学》。

记者:大家还很关注本届读书节有哪些与往届不同的新颖活动内容?

洪馆长:本届读书节保留了一些往届深受大家喜爱的活动内容,例如年度优秀读者评选、唤醒沉睡的借阅卡、自由冲浪——电子阅览室免费、图书馆知识系列讲座、图书馆优秀志愿者与勤工助学者评选等,同时也推出了许多新的活动内容。

首先,开幕式当天将在仙林馆五楼艺术阅览区举办《名人题赠本展览》,在四楼古籍阅览区举办《大师手迹展》,展现南大图书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颇具特色的馆藏资源。当天还邀请到风靡全校的话剧作品《蒋公的面子》的编剧温方伊在仙林图书馆二楼大厅签名售书。

第二,读书节期间将印制《南京大学图书馆使用指南》,还制作了电子版《仙林杜厦图书馆使用指南》,并在仙林馆二楼大厅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方便读者快速高效地熟悉图书报刊的架位和借阅流程。鼓楼馆将在10月30日下午召开读者座谈会,加强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深入交流,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更有针对性地改进我们的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第三,问卷调查是了解读者需求、完善服务的良好途径,在去年读书节大型问卷的基础上,图书馆推出了 “Find+ 知识发现系统”,为读者们提供了高质量、低成本的学术资源发现和共享服务。今年5月,又开通了图书馆官方微信平台,截至9月底粉丝数已经超过3400个。本届读书节将推出新版微信,增加馆藏资源查询、个人借书情况查询和续借图书等功能,微信将更加实用好用。同时,以“你的图书馆,做你想要的”为主题的新一轮大型问卷活动也将在两校区同时展开。

第四,将在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两校区举办国际学术图书巡回展,为师生零距离接触海内外最新图书、了解科研及学术的前沿动态创造机会和条件。书展现场,图书馆工作人员会为读者解答各类荐购问题,并提供现场荐购的服务。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品图书与本次读书节部分优秀摄影获奖作品将同期展出。

第五,近年来,通过多方努力,南大图书馆争取到了不少高品质的图书捐赠,在当前各图书馆拥有文献资源同质化倾向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我校图书馆通过接受捐赠形成了馆藏新特色。上学期,我校犹太文化研究所将2万余册藏书全部移交给了校图书馆。本届读书节期间,将在仙林馆举行“犹太文化研究特藏室”揭牌仪式。

第六,读书节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锻炼与展示的舞台,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是读书节一道美丽的风景,也使南京大学读书节不断地迸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本届读书节将有信管系党支部承办好书推荐活动;反哺学社、环境协会、软件学院的学生义工以及一些学生志愿者将开展爱心图书修补活动。

记者:今年的闭幕式与颁奖会将在哪里举行?

洪馆长:本届读书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将于11月1日下午在鼓楼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在闭幕式上将颁发各种奖项,包括获奖征文、获奖摄影作品、优秀读者、图书馆优秀志愿者与勤工助学者,校领导及相关部处的领导将亲临现场并颁奖。闭幕式结束后将放映热门电影。我们期待着广大师生踊跃参与到南京大学第八届读书节的各项活动中。


活动安排


放飞梦想,悦读人生
——南京大学第八届读书节活动安排

活动内容 时间 地点及备注
1、开幕式 10月28日下午2:30 仙林杜厦图书馆门口
2、犹太文化研究特藏室揭牌仪式 10月28日下午3:30 仙林杜厦图书馆五楼艺术与特藏阅览室
3、“梦想的起点”主题征文 9月25日~10月25日 投稿地址:南京大学校报编辑部
投稿信箱:dushujie2013@163.com
4、“图书馆·映像”摄影征稿 9月25日~10月16日 yangle@nju.edu.cn
5、年度十大“优秀读者”评选 10月21日~10月25日 根据读者图书借阅情况等条件评选
6、名家讲座 10月14日~11月下旬 具体时间、地点见讲座海报与网络通知
7、“唤醒沉睡的借阅卡”活动 10月28日~11月1日 所有过期图书免收罚款
8、自由冲浪——电子阅览室免 10月28日~11月1日 仙林杜厦图书馆、鼓楼图书馆
9、图书馆知识讲座 10月29日~11月28日 仙林杜厦图书馆128教室、鼓楼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10、名人题赠本展览 10月28日 仙林杜厦图书馆五楼艺术阅览区
11、大师手迹展 10月28日 仙林杜厦图书馆四楼古籍阅览区
12、“图书馆·映像”摄影获奖作品展 10月28日~11月1日 仙林杜厦图书馆二楼大厅
13、读者调查活动 10月28日~11月1日 仙林杜厦图书馆、鼓楼图书馆
14、图书荐购活动 10月28日 仙林杜厦图书馆二楼大厅
15、南大出版社精品图书展 10月28日~11月1日 仙林杜厦图书馆二楼大厅
16、《蒋公的面子》签名售书活动 10月28日 仙林杜厦图书馆二楼大厅
17、读者座谈会 10月30日 鼓楼图书馆222会议室
18、学生社团活动——(1)爱心图书修补活动(2)好书推荐 10月28日 仙林杜厦图书馆二楼大厅
19、图书馆优秀志愿者、勤工助学者评选 10月21日~10月25日 仙林杜厦图书馆、鼓楼图书馆
20、外文原版图书展 10月28日~11月1日 仙林杜厦图书馆、鼓楼图书馆
21、中文图书展 10月28日~11月1日 仙林杜厦图书馆
22、闭幕式 11月1日下午2:30 鼓楼图书馆二楼报告厅(颁发读书节各种奖项、放映电影)

名家讲座


  题目 时间 主讲人 地点
1 我们从中国历史看到什么?——中国历史特色之我见 10月14日,18:30 张岂之教授 仙林杜厦图书馆报告厅
2 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与写作 10月28日,18:30 叶兆言先生 仙林杜厦图书馆报告厅
3 科学精神与发现之旅 10月30日,18:30 邢定钰院士 鼓楼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4 谈中国传统领袖智慧 11月22日,14:30 黎红雷教授 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报告厅
5 谈中国管理哲学 11月22日,19:00 葛荣晋教授 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报告厅
6 C理论与中国管理智慧 11月24日,14:30 成中英教授 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报告厅

M1:张岂之教授畅谈中国历史特色

10月14日晚18:30,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西北大学双聘教授张岂之教授在图书馆报告厅做了题为“我们从中国古代历史中看到什么——中国历史特色之我见”的精彩讲座。报告厅气氛热烈,座无虚席。南京大学杨忠副校长主持讲座,党办主任邹亚军、社科处处长王月清以及图书馆馆长洪修平等到场参与。本场讲座拉开了图书馆第八届读书节名家讲座的序幕。

           

张老生于江苏如皋,后举家迁往南通,1937年日寇侵华才远去西北。后倾心史学,特别着力于中国思想史研究,是“侯外庐学派”的领军人物,亦是西北史学界的翘楚。张老与南京大学亦有不解之缘,参与匡亚明老校长主持编纂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做出重要贡献。张老认为回到南京大学就等于回到自己的故乡,并打趣道“故乡的秋天毕竟更像秋天”。

张老一生治史,眼光宏远,从中国大历史的角度出发,围绕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古代有自己独特的政治体制和选官制度,中国有连绵不断、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外国政要、学者对中华文化的评述这四方面侃侃而谈。

张老认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融合、交流、共同发展是中国历史的传统。中国疆域在各民族及祖先长期发展中共同开发形成。在对待多民族问题上,张老认为既要看到中国每个民族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又要看到汉族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并从古及今,谈及“中国梦”,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融合贯穿。

在谈到中国政治体制时,张老并不认同西方史学界流行的“中国古代历史就是一部专制史”论调。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提出的“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巨大国家,文化和历史都与西方不同,中国有自己的方式”观点更得张老青睐。张老认为以皇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度,保障了中国历史的稳定发展和民族的长久统一。在这种制度下,有法制,缺少法治。君主把法制作为治国手段,自己却凌驾于法制之上。因而,同一种制度体系,在不同君主手中,可以有不同的效果。在这种体制下,中国选官制度也从两汉的察举制发展到隋唐的科举制,并延续到清朝灭亡。科举制虽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安定统一,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论到中国文化,张老更是自豪,认为中国有连绵不断、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认为秦汉时期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形成,使中国文化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文化的开放性、中国古代教育与史学传统则保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耋耄之年的张老精力充沛,论调精彩,博古通今,关心时政,认为习近平总书记8月19日的讲话“中国有独特的历史传统、有独特的文化传统。我们今天的道路和独特的历史传统、独特的文化传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正是基于对中国历史的重要理解之上提出的。只有在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独特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张老这种强烈的现实关怀,心怀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情怀,显示了一位学人治史之外真挚的忧国忧民之情。

对于后生,张老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对于大学生们,在许多课程中,不能没有中国历史课,不仅要了解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也要了解中国古代史,这样,我们才会知道中华民族的“根”是什么。我们每个人的学脉都和这个民族之“根”紧密联系着。“根深叶茂”,这样才能结出丰硕的民族之果。

张老的讲座,贯穿古今,论及中西,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慎月梅)


M2: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与写作

10月27日晚上18:30,南京大学第八届读书节名家讲座第二场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江苏作家协会专业创作员,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和写作》的讲座,由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洪修平担任主持人。

           

“紧张”的叶兆言

叶兆言先生认为母校是一个非常包容、言论非常自由的地方,但尽管如此,回到母校面对并不陌生的南大图书馆报告厅他仍然很紧张,“我原本准备了7000字的稿子,后来发现我这个年纪根本背不下来。”为了这场讲座,叶兆言认真准备到近乎紧张的状态。于是,他以“少小离家老大回”、“近乡情更怯”两句诗为开头,回忆了三十多年前在南大读书的难忘岁月,向大家描述了当年母校宿舍厕所里苦读的学子以及当时南大唯一的一栋女生宿舍,感概南大和谐健康的快速发展。

当代文学成就远超现代文学

叶兆言先生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自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三十余年笔耕不辍,创作总字数达四百万字。他的创作题材广泛涉猎面甚广,他的追怀民国时期前尘旧事的小说,被文学史家称为“从民间的角度来重写民国史”,而他的散文则表达了浓厚的“文人”情调。无论是漫谈古城南京、闲话文化名人,还是追怀亲朋好友,都显得学识渊博、坦诚真挚,散发出平和恬淡的儒雅气息。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热”使得文学在人们心中愈加神圣化。“我成为作家其实是一件荒唐事,这和在南大读书有很大关系。那时候所有中文系的学生都写小说。”叶兆言回忆起自己与“文学热”的故事,回忆了当年大家对文学的高度热爱之情。然而,三十多年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种娱乐方式的快速发展,文学日趋式微。爱好文学不再是一个人高尚的标志,有时甚至会成为人们的笑话式谈资。“非诚勿扰一位男嘉宾说自己喜欢文学,女嘉宾的灯刷刷刷都灭了”,叶兆言举例道。

面对此种现象,有人将文学式微归因于当代文学的衰微。叶兆言说他不赞同德国汉学家顾彬的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一说。他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其实远超现代文学。他说,“这种进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主题上,一个是语言上。”并且以巴金的作品为例,简要介绍道,“巴金的早期作品《家》主题是比较简单的,讲述人与社会的矛盾,主题主要是反封建反包办婚姻,现实意义不强,而他后期作品《寒夜》则描写主人公的母爱与妻子之爱两种爱之间的冲突,反映的是人性的内在,现实意义很强。从社会冲突过渡到人性的冲突,可见老一辈作家对文学的思考越来越专业化。另外,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其晚期作品汉语水平大大提高。”叶兆言肯定地说,“二十世纪文学是向上走的,当代文学是强于现代文学的。”

而且,对于顾彬的“垃圾说”,叶兆言认为这是不爱阅读的人在为自己的不阅读找的借口。叶兆言先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文学在今天像跌倒的老人,”他道:“我们应该伸手但我们不想这样做,于是找一个道德上的借口推脱,如‘碰瓷’。对于当代文学也是一样的道理。阅读确实变得非常不必要了。‘垃圾说’刚好给不愿意阅读的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借口。”这便是我们这个时代阅读与写作的现实困境。

文学作品像是菜肴

讲座最后叶兆言先生留了一半时间跟南大学子进行互动交流。在场学生气氛非常热烈,积极提问,期待得到叶兆言先生的解答与指导。

其中一位女生的提问说到,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大家的阅读时间变得珍贵起来,所以选择阅读的作品就显得尤其重要,希望叶先生能在阅读文学作品的选择上给些建议。叶兆言先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他说,文学作品就像菜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欢酸的,偏爱甜的还是辣的去选择,而一个作家就是厨师,厨师的职责是把菜做好,但是菜的味道好不好是需要每个人去品味的,如果你不去品味又怎么知道菜好不好合不合你的口味呢?

作家苏童认为:“叶兆言的性格为人绝对是儒家的,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满腹经纶,优雅随和,身上散发出某种旧文人的气息。”讲座结束后,洪修平馆长补充道:“叶兆言先生很有道家风范,自始至终体现了一个作家的本真,用简单、朴实的语言表现了一个作家的生存与状态。”

叶先生的讲座精彩又生动,尤其是对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讲解令人印象深刻,给南大学子带来了一顿宝贵的精神食粮。

(杜姝)


M3:邢定钰院士做客第八届读书节名家讲座

2013年10月30日晚18:30,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邢定钰教授做客第八届读书节名家讲座,给南大师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讲座——“科学精神与发现之旅”。此次讲座由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洪修平教授主持。在讲座中,邢定钰院士言辞幽默生动,常常列举简单易懂的科学家事例及各类历史故事、诗词等,以便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理解,从而达到传播科学精神的目的;在讲座内容上,邢定钰院士主要围绕科学的历程、科学的精神、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三个方面就“科学精神与发现之旅”这一主题作了详尽的叙述。这三个部分各有特色,互相呼应,最终促使在场师生跟随邢院士一起体验了一次“发现之旅”。

           

科学的历程与精神

在讲座的开始,邢定钰院士首先向同学们推介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施大宁教授的著作《物理与艺术》(科学出版社),这是一本具有创新特色、文理交融的素质教育读本。在讲座的第一部分“科学的历程”,邢院士讲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以及哥白尼、伽利略、牛顿、法拉第、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和科学贡献,解释了科学的发展历程。邢院士还讲解了物理学历史的四个时代:伽利略(1564-1642年)时代,创立科学研究方法;牛顿(1642-1727年)时代,建立经典力学图象;麦克斯韦(1831-1879年)时代,建立经典电磁图象;第四个时代是爱因斯坦(1879-1955年)与玻尔(1885-1962年)时代,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时空观,玻尔创立了量子力学。此外,邢院士还讲述了三次工业革命,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事件相互串联的方式叙述了科学进步的整体历程,特别注重讲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讲座的第二部分是“科学的精神”。邢定钰院士认为科学的精神是求真、唯实、实证、探索、质疑及创新……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科学家应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邢院士列举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布鲁诺的宇宙观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例子,详细生动的讲解了求真的科学精神。科学的精神还包括唯实、实证和理性、探索、质疑和创新的精神。邢院士列举了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焦耳的热力学贡献、居里夫人锲而不舍的十二年实验、李政道和杨振宁的经历等例子讲解了这些精神。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邢定钰院士讲解了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冲突与整合,二者既有分立的一面,也有交融的部分。邢院士引用了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来讲述科学家与艺术家的共性。他认为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种境界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二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意味着要有一个高远的目标,而第二种境界则意味着要为这一目标不断努力。邢院士列举了爱迪生等科学家的例子说明天才需要99%的勤奋,并讲述了自己在国外作访问学者时,在日夜思考中获得了灵感;此外,邢院士还列举了蒲松龄、福楼拜、莫泊桑等人的事例,说明勤奋是人们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邢定钰院士还给师生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从1962年大学进校到1981年研究生毕业,十二年间经历了农村、文革、农场、工厂以及成家等阶段。在曲折的道路上,他始终抱持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坚定信念。在若干年后的同学聚会上,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悟和寄语:“忆往昔,风华正茂,壮志凌云,学海作舟苦亦甜;看今朝,蹉跎俱往,青山踏遍,互道且行且珍惜”。随后,邢院士又以“绘画与摄影”方面丰富的实例讲述了人文与科学之间的相互交叉与影响。

在讲座最后,主持人洪修平教授就邢定钰院士的讲座进行了总结,重申了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性。现场师生在认真聆听了邢院士讲座后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在回答一位同学关于文科与理科之间存在壁垒的问题时,邢院士说历史学家萨尔顿曾把科学,宗教与艺术比喻成一个金字塔的三面:“当人们站在塔的不同侧面的底部时,他们之间相距很远;但当他们爬到塔的高处时,他们的距离就近多了”,因此邢定钰院士鼓励同学们沿着金字塔向着人文与科学交融的顶端努力攀登。

(黎心竹,荣方超)


M4:黎红雷教授畅谈中国传统领袖智慧

中国传统领袖人物是如何治理天下的?中国传统智慧如何面对现代社会?11月22日下午,中山大学哲学系黎红雷教授“中国传统领袖智慧”主题讲座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该讲座是南京大学第八届读书节名家讲座、南京大学人文社科前沿讲座、普隐人文讲座之一,由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洪修平教授主持。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个主题,并不是个新问题。从20世纪初一直到当代社会,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废,知识分子已经从各个方面对之进行了批判性反思。这对于立足现代,回顾历史,放眼世界,大有益处。何谓中国传统智慧?黎教授援引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评论世界史上两位伟大的政治人物汉高祖刘邦与罗马帝国凯撒进行对比开始了讲座的主题。汤因比认为:恺撒就其人生是不幸的,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而据《史记》,刘邦自以为“单项才能”比之于张良、萧何与韩信皆有不足,之所以得天下,是善于用人的缘故。鉴于此,黎教授引申为“用人打天下”(领袖的用人智慧)与“下马治天下”(领袖的战略智慧),继而从三个方面展开了他的讲座内容。

一、修身为本的领导素质

两千多年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人生的最高理想。但是,与西方思想偏重于思辨不同,传统儒家思想是落实到日常生活行为的,即“躬行践履、以德立身、以身立教”。那么,这种日常功夫又是如何实现的呢?黎教授结合当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管理理论分析了修身的五个方面:
1、立己立人。修身是个体行为,但是作为个体的人并不是孤立的单子,而是处于一定社会情境中的社会人,修身的效果只有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儒家特别提倡立己立人的忠恕之道。通俗地说,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2、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这就要求领导者克制自己的欲望,培育充分的道德自觉,按照社会规范和伦理准则来约束和要求自己,从而发挥良好的榜样和价值导向作用。
3、存心养性。心性之学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范畴,凡儒家、道家、佛家,无不涉及此范畴。而在儒家代表人物孟子那里,人心本有仁、义、礼、智四端。故为善不必向外追求,而是“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章句上》)
4、反躬自省。儒家以为,修身是主体的自我选择。如果自己的爱心得不到别人的理解,那应该从自己身上寻找而不应该归咎于别人。
5、慎独。《中庸》提倡“慎独”。朱熹解释为:君子应该时时怀有敬畏之心,而在闲居独处时更应该如此。只有这样才能把人的恶念遏止在萌芽状态,不使它在不知不觉中、在私底下滋长,以至于远离大道。黎教授总结说,修身为本的领导素质,一言以贯之,就是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开始;想撬起世界,自己的心灵就是支点!

二、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

一般以为,“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主张,《道德经》有:“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但是,儒家也主张,“无为而治者,其为舜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论语·卫灵公》) 黎教授认为,儒家也好,道家也罢,无为而治的传统智慧体现在领导之道,就是“以道为宗,道法自然”。“道”的本然存在方式是“自然”,其运作方式是“辅助万物的自然成长而不外加干预”。“无为”并非消极意义上的无所作为,而是强调顺其自然,不强作妄为。“无为”作为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是以“无不为”为目标的。细言之就是:
1、知常。把握和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破除自以为是,超越主观成见,摒弃价值偏执和智虑操纵,让规律“自然”地发挥作用,让社会“自然”地安定祥和。
2、善治。善于完成良好的政绩。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应该顺其自然,恰到好处。
3、不争。在全社会倡导不争之德,就能够使官吏各安其职,百姓各安其分,天下国家和谐流畅地运转。
4、处柔。高明的领导者应该持守柔弱之道,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5、守静。不强行,不妄动,“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章六十》)。领导者如果能够清静无为,人民就可以各得其所而相安无事。这样,一切外在的力量都不至于发生灾祸的作用。
6、处下。甘居下位,善于用人的领导者应谦和,礼贤下士,放手让他们自我管理,领导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自己广阔的胸襟、有包容心理,兼收并蓄,成就大业。

三、刚柔并济的领导手段

几千年传统的中国历史,不同政治主张大抵可归入“王道”与“霸道”。儒家以为,治天下当以“王道”,以仁义,强调以德服人,而“霸道”则以武力统治社会,与“仁”相悖。中国历史上,“王霸”二道既是两种统治方法,又是政治理想。由于各家各派政治主张不同,“王霸之争”一直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的核心问题。黎教授认为,传统智慧在现代领导手段中应提倡:
1、王霸杂之。以德性、仁义为主,辅之惩罚。
2、恩威并施。“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3、明德慎罚。 大力提倡“德”化,推广“德”的作用,在进行惩罚或者处罚时更应慎重。孔子重教化的作用,以为“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这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4、德主刑辅。对于治国来说,德与刑各司其职,不可偏废。“德”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纠正人们的过失,“刑”在于惩罚罪恶而警示人们的行为,二者具有不同的社会教化功能。尽管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看法,但从中国古代社会的管理实践来看,“德主刑辅”是治国之道的主流。

讲座结尾,黎教授与听众之间进行了互动交流,气氛热烈,而其中尤黎教授与讲座主持人洪修平馆长“管理者与教育者的关系、中国传统智慧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式管理的优缺点”三个方面提问的讨论最为精彩。

总之,黎教授讲座给我们的启示是,讲座的目的不在于传授与接受一种观念,一个学说,而在于引发听者的思考。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家族本位、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为主线的独特的社会结构。但是,当传统社会结构遭遇现代社会经济基础而瓦解,那个历史社会阶段中所孕育出的文明又会遭遇什么样的命运?当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家道德为核心的价值观遭遇“看不见的手”来控制冷冰冰的市场经济,真的会浴火重生吗?如何松弛传统价值悬设与现实之间的张力?这是中国传统道德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难题。

(方德生)


M5:葛荣晋教授畅谈从中国哲学中寻求人生的快乐

11月22日晚7点,中国人民大学葛荣晋教授在我校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报告厅做以“中国哲学智慧与寻找人生快乐”为题的精彩讲座。

           

从20世纪80年至今,中国随着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巨大的飞跃,然而人的幸福快乐指数却反而降低;面对物欲横流、道德沦丧,人们开始出现了价值迷惘,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如何寻求人生的快乐?葛荣晋教授从哲学价值观的角度进行了诠释。

快乐是一种人生价值选择

人最初是由动物演化而来的,人具有七情六欲的自然本性,但人与动物又有着根本的区别,那就是人是身和心、神和形相结合的高级动物,人有一个人文精神的阳光心态。人的心态如何、价值观如何决定着人的前程与幸福快乐。既然人有七情六欲,人也是动物,人首先要维持生命、繁衍后代,这一切需要物质来保障,所以人必须先打造自己的物质家园。

为了满足七情六欲,人既要打造以“食”为基础的包括衣、食、住、行、性、安全和健康等物质家园。同时,如果人的欲望一旦冲破道德、法律、制度和神权四道防线,就会变成恶的东西,为了把人的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人更需要打造精神家园。打造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是人赖以生存的两种基本形式,缺一不可。

如何正确处理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关系?世俗者“谋食不谋道”是一种人生价值观的选择。如果选择“谋食不谋道”,就会把人生快乐一味地看成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物质享受,从而陷入人生价值迷惘的深渊,人一旦贪欲,就会丧失人格,迷失人生的方向,变成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没有信仰的人,被贪欲所役的人,还有可能走上道德缺失和犯罪道路,根本不会有快乐可言。

君子“谋道不谋食”又是一种人生价值观的选择,它告诉我们有比物质更有价值的人文精神及善道。追求高尚道德、构建阳光心态,自己活得幸福快乐,同时也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是人活着的意义与价值所在。“谋道不谋食”的人生价值观,是人类幸福快乐的源泉。

幸福和快乐是一种人生价值的选择。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抛弃世俗者“谋食不谋道”的人生价值观,继承和弘扬孔子的“谋道不谋食”正确的价值取向,努力构建精神家园,只有把适度地追求物质家园和不断地追求精神家园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正的人生快乐。

构建物质家园是一种“减法哲学”

儒家认为,寻找物质快乐,本质上是一种不断减去私欲的“减法哲学”,从人生沉重的物欲负担中减去烦恼,减去物质诱惑,减去奢望,减去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切有害于人生快乐的不必要的情感,减出轻松,减出自在,减出自由,减出快乐!少一些贪欲,保持一个善良阳光的心态,逆境时,记住“万折必东”;顺境时,做到“光而不耀”,以一颗平常心,低调做人。

儒家采用“减担”的方法,人生而具有善良的心性,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善良的本性被各种各样的物欲所蒙蔽,把这遮蔽的欲望一层层地剥掉,重现人的善良仁义之心,人就快乐了。

明代儒家思想家吕坤认为“十二美物”是人生的“祸媒”,痛苦之源,他指出:“天地间之祸,莫如多;令人易多者,莫如美。美味令人多食,美色令人多欲,美声令人多听,美物令人多贪,美官令人多求,美室令人多居,美田令人多置,美寝令人多逸,美言令人多入,美事令人多恋,美景令人多留,美趣令人多思,皆祸媒也。不美则不令人多,不多则不令人败。”吕坤认为只有减少对“美味、美色、美声、美物、美官、美室、美田、美寝、美言、美事、美景、美趣”十二“美物”的过度追求,才能根除人生祸根,获得人生的快乐。

佛家认为“放下”内心的贪欲、私欲,人就会幸福快乐。而道家认为“坐忘”卸去人背负的太多的东西,人就会幸福快乐。“坐忘”是一种智慧,一种健康之法。

构建物质家园实行“减法哲学”,把由贪欲引起的各种各样不必要的欲望减到合理的范围之内,过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简单的生活是绿色的生活,简单的生活是健康的生活,宁静简朴的生活是最好的快乐生活。

构建精神家园是一种“加法哲学”

构建精神家园是一种“加法哲学”,通过不断塑造自己的理想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才有可能获得一个愉悦的形态,才有可能获得一个愉悦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越丰富,幸福快乐指数也就越高。

按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观点,人生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当人的物质生活达到衣食无忧时,就要及时地从功利境界升华为道德境界,道德境界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境界,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缺德的人永远无快乐可言。道德就在我们的脚下,道德从一言一行做起。有道德的人懂得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人格品德越高尚,境界越高,快乐指数越高。

读书也是一种道德境界,读书是一个求知、求真的过程,一个道德升华的过程,读书也是一种健康、一种长寿,正如诗人于谦在其《观书》中所描绘的那样:“两眼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人不仅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员,而且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还需从“道德境界”升华为“天地境界”。大自然之美能引起心灵之乐,大自然能陶冶情操,拓宽心胸,回归自然,可以让我们获得一种“天人合一”的无与伦比的快乐。

人在社会和自然中总是生活在当下,所以请从当下日常生活中寻找快乐,从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寻找快乐吧!

(张小青)


M6:成中英教授谈再启蒙与人类新文明的期盼

11月24日下午2点半,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成中英先生在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报告厅做了题为“再启蒙与人类新文明的期盼”的精彩讲座。该讲座是南京大学第八届读书节“名家讲坛”讲座、南京大学人文社科前沿讲座、普隐人文讲座,由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洪修平担任主持人。

           

在近三个小时的讲座中,成中英教授带着大家回顾了历史上的两次启蒙,简单概述了第一次启蒙中四大文明的特色,分析了每次启蒙与不同文明产生的源头。成教授一方面肯定了文明启蒙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指出了文明启蒙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哲学的高度思考了新文明是怎样的文明。

人类发展的前途

在讲座的开始,成中英教授从自己的人生经历谈到了人类发展,提出了他2000年在德国海德堡访问时与哲学家伽达默尔探讨的“人类的前途是悲观还是乐观?”的问题。伽达默尔是是海德格尔的学生、战后德国最著名的人文哲学家,现代哲学诠释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继承并受到海德格尔思想的影响。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这本书中超过10次提到“人是被抛出来的存在”,人没有上帝的榜样,并没有“必然的爱与怜悯”。伽达默尔的人性观来源于他的老师海德格尔,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是一种虚无,人是不安定、有原始欲望的冲动,在冲动中不自觉的走向善或者恶。而不自觉更容易使人走向恶。只有经过长期的经验,才能建立善的标准,从而逐渐走向文明。在这个长期的过程当中,人常常迷惘、焦虑、恐惧和不安,并在这种不安的状态中回到不安定的原状。

那么人类到底有没有理由可以走向一个乐观的未来,正面因素与负面因素的博弈哪一方更强?成中英教授在“本体论”中提出要了解自己,了解一个文化、一个文明、一个传统,要有对文化形成的根源和形成有整体的认识。在中国的历史环境之中,人并不是“一个被抛出来的存在”。在中国的文化艺术当中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给人信心与美好的生命力。人并非没有欲望和自私等缺陷,但除此之外人也有无私与爱人,朋友间的豪情“两肋插刀”、“舍生取义”、“杀身成仁”,都表现出“爱人”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人也在追求更加高尚的理想生活状态。成教授提出孟子提出的“人性善”表明更多的时候人追求的是一种求善的道路。

虽然对于人类最终将以人 “善”为目标还是“恐惧”为目标并没有一个最终的结论,却引发了成教授关于中国儒学对人类启蒙的思考。

人类历史上的启蒙

启蒙的英文是Enlightenment,德文为Erleuchtun,直译为“使有光明”。含两个含义,即理性的启蒙(客观的认识世界)和心智的启蒙(主体的认识自己)。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启蒙即轴心时代的启蒙指的是宇宙观的建立、价值观的建立以及生活观的建立,是从混沌的状态走向有一定认识的判断,有四种状态和方向:以色列式、希腊式、印度式、中国式。

以色列式文明是“超越的外在”。以色列地处沙漠之中,找寻一块美好的圣地,无需和其他民族竞争是最终的目标。在找寻的过程当中,宗教的信仰成为精神的寄托。然而选民的身份使犹太民族成为其他民族迫害的靶子,从而造成宗教和种族的冲突。希腊式文明是“自然外在性。作为一个海洋民族,希腊人必须向外探索,寻求新的资源,形成了“对人实行征服,对自然寻求规则”,这种“自然的外在性”一直影响到后来的罗马。印度式文明是“消减的内在性”。印度人认为宇宙的真相需要通过沉思获得,外在世界的变化只是假象,而想实现真正的掌握与被服从只能通过内在性的反思。中国式文明是“内外合一的追求”。中国从伏羲时代起就认为天地有一种动态合一,是一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合一的有机整体。儒学认为“宇宙有一定的创造力,人也有创造力”,“天能生人,人能弘道。”中国式启蒙追求的是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统一。

这一次启蒙的特点是启蒙的产生以原始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继续发展下去会产生新的问题;而各个文化的启蒙彼此之间没有沟通,当交流增多、互相了解之后,会彼此互相学习、补充,达成某种共识。

四个不同的文明各自沿着自己的路线不断发展,到了17世纪产生了一个大的转折即第二次启蒙。而中国的儒学因传教士而西渐,对西方的启蒙时代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中英教授提到:《四书》在17世纪的后期被首先翻译成拉丁文;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的发明是得到易经的方位图启发;康德主张的“人能独立思考,人的理性的自主”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谋而合。这一次的启蒙强调人对于理性的自主能力、摆脱信仰神学,是一种乐观主义,这与轴心时代中国式文明“内外合一的追求”一致。17到18世纪启蒙走向科学主义,科学的发展一日千里,同时带来了问题:权利的欲望把科学变成一种工具,让市场成为追求财富的场所;科学主义带来人的异化,人成为“非人”。科学的平板化、物质化,将人的欲望提到很高,造成不平等,从而也引发人们对启蒙的怀疑和否定。

再启蒙与新文明

针对对启蒙的否定,成中英教授指出,应从启蒙的原始点和原始意义上来看,将轴心时代的启蒙和17、18世纪的启蒙比较来看,对启蒙有一个整体认识。启蒙的原意是心灵的解放、对世界了解的加深,从而从蒙昧中解放出来。同时反思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反思与启蒙的并行应用,更有益于人类的发展。这样的转化正需要第三次启蒙即“再启蒙”,中国的文化在这方面具有优势,人类新文明的基本原则是“公正、公平、善和”,实现更深知识上的了解、更深思想上的进化,多元并相互沟通的状态。

在整个讲座中,成中英教授不时援引历史事件、联系国际形势,表现出一个学者极强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给南大学子展示了一个学者的风采。

(张燕峰)


知识讲座


序号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讲座名称
第一周 10月29日(星期二)下午4:00 仙林图书馆128教室 徐松
图书馆参考咨询部副研究馆员
快速获取学术信息的途径——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10月29日(星期二)下午4:00 鼓楼图书馆报告厅 沈喨喨
汤森路透集团高级培训师
SCI数据库在科研中的价值和应用
10月30日(星期三)下午4:00 鼓楼图书馆报告厅 应仲丰
爱思唯尔科技部中国区图书部总经理
爱思唯尔电子图书及使用介绍
10月31日(星期四)下午4:00 仙林图书馆128教室 杨志强
汤森路透集团资深客户经理
社会科学、人文艺术国际化研究的探讨——借助SSCI/AHCI进行创新性研究
10月31日(星期四)下午4:00 鼓楼图书馆报告厅 吕蜜
CNKI高级培训师
发现不一样的CNKI——CNKI助力科研、发文
第二周 11月5日(星期二)下午4:00 仙林图书馆128教室 马骅
图书馆查新站参考馆员
学协会版电子全文期刊的检索与使用
11月5日(星期二)下午4:00 鼓楼图书馆报告厅 李宁
爱思唯尔高级培训师
Reaxys:全新的化学发现引擎
11月7日(星期四)下午4:00 仙林图书馆128教室 陈秋宜
图书馆查新站参考馆员
生命科学参考数据库检索
11月7日(星期四)下午4:00 鼓楼图书馆报告厅 王娜
超星公司高级培训师
学术研究活动中的文献搜索与利用方法——读秀中文学术搜索
第三周 11月12日(星期二)下午4:00 仙林图书馆128教室 卓旻歆
Wiley高级培训师
一起探寻Wiley Online Library,为您的科研与学习提供动力
11月12日(星期二)下午4:00 鼓楼图书馆报告厅 宋玉梅 博士
图书馆查新站参考馆员
化学化工电子文献的检索
11月14日(星期四)下午4:00 仙林图书馆128教室 王娜
超星公司高级培训师
基于文献的分析即知识服务案例及使用技巧——超星发现
11月14日(星期四)下午4:00 鼓楼图书馆报告厅 千中元
NoteExpress高级培训师
NoteExpress——文献管理和论文写作的利器
第四周 11月19日(星期二)下午4:00 仙林图书馆128教室 申晓雨
新东方在线华东大区区域经理
走进图书馆,新东方课程免费学!
11月19日(星期二)下午4:00 鼓楼图书馆报告厅 朱影
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打开知识之窗,共享文献之光——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
11月21日(星期四)下午4:00 仙林图书馆128教室 李丹 博士
图书馆古籍部主任
筚路蓝缕,翰墨缥缃——南大馆藏古籍文献的前世今生
11月21日(星期四)下午4:00 鼓楼图书馆报告厅 张蕾
万方公司江苏区域产品讲师
知识海洋,智慧应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使用解读
第五周 11月26日(星期二)下午4:00 仙林图书馆128教室 朱伟伟
图书馆查新站主任
国内外学位论文网络资源检索
11月26日(星期二)下午4:00 鼓楼图书馆报告厅 王宝新
维普公司资深产品讲师
博衍智慧文献,助力论文创新——维普,更懂专业的你
11月28日(星期四)下午4:00 仙林图书馆128教室 刘舒曼 博士
图书馆特藏部主任
你所不知道的图书馆特藏文献

征文、摄影获奖名单


《梦想的起点》主题征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3名)

名称 作者 单位
《书缘》 刘佳洪 政府管理学院
《书,伴我远航》 邵俊杰 文学院
《书旅屐痕》 袁辉 文学院

二等奖(6名)

名称 作者 单位
《梦源馆阁,梦溢书卷》 陈雪瑞 文学院
《逐梦年华》 黄丹 商学院
《点一盏心灯》 王云銘 文学院
《慧慧的梦想》 延玥 历史系
《开卷有梦》 姚婷婷 信息管理学院
《读书真好》 詹小慧 商学院

三等奖(12名)

名称 作者 单位
《梦之引,书为翼》 陈英 外国语学院
《读书春秋》 李明敏 文学院
《梦在这头,我在那头》 梁瑞佶 商学院
《素心永是楚江魂》 刘碧波 文学院
《回眸已是两年时光》 刘雅兰 新闻传播学院
《梦想的起点》 陆文强 商学院
《图书馆——温馨的梦想起锚点》 王浩 信息管理学院
《重拾梦想》 王玉 信息管理学院
《寻梦南大 追梦中国》 曾旺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那些年,我呆过的南大图书馆;那些年,我看过的书》 张力毅 法学院
《绚烂天际间》 张小慧 信息管理学院
《乘书而行》 张伊玮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图书馆·映像》摄影作品获奖名单

一等奖(3名)

名称 作者 单位
《杜厦·梦想起飞》 刘丹琳 文学院
《以读书为乐》 佘治骏 宣传部
《杜厦夜色》 王耀南 离退休工作处

二等奖(6名)

名称 作者 单位
《知识宝库》 陈修天 图书馆
《晚霞》 葛枫 工会
《队》 刘鑫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读书·行路》 钱一鸣 新闻传播学院
《无言》 于畅 物理学院
《志愿者的风采》 张小青 图书馆

三等奖(12名)

名称 作者 单位
《云图》 郝雅鑫 医学院
《图书馆节奏》 黄智辉 历史系
《有一种忘我叫读书》 蒋伟 商学院
《绿意初成》 钱韵洁 信息管理学院
《伞与散》 沈国明 文学院
《窗边的你》 宋婉宁 新闻传播学院
《一瞥》 孙闯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观》 汪昊 图书馆
《竖琴》 徐怀洲 环境学院
《相伴夕阳》 张磊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光影·树影·书声》 张谦 信息管理学院
《源泉》 周正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优秀读者、勤工助学、志愿者


优秀读者获奖名单

借阅排名 姓名 院系
1 徐雁 信息管理学院
2 张莹 历史系
3 田原 文学院
4 范驰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5 侯印国 文学院
6 许佩铃 文学院
7 曹圣军 历史系
8 林懿 外国语学院
9 史卜涛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10 赵玲芳 文学院

优秀勤工助学者名单

仙林校区 邓富文(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冯凤灵(商学院)、高雪滢(新闻传播学院)、江滋清(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梁婧芸(工程管理学院)、梁轶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刘艳艳(法学院)、刘正欢(医学院)、鲁源(商学院)、王亚红(政府管理学院)、谢猛(工程管理学院)、许晓慧(医学院)、严佩文(大气科学学院)、张谦(信息管理学院)、郑梅洁(哲学系)
鼓楼校区 丁杰(医学院)、金彪(生科院)、李世超(物理学院)、李帅(法学院)、李晓溪(医学院)、罗海伟(工程管理学院)、王泽正(医学院)、邢文周(法学院)、许双龙(法学院)、赵敬发(生科院)、张定(文学院)

优秀志愿者名单

仙林校区 陈英姿(法学院)、高胜寒(信息管理学院)、管家娃(信息管理学院)、金剑(政府管理学院)、梁梦瑶(新闻传播学院)、林晶晶(商学院)、刘红兵(新闻传播学院)、刘牛(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罗敏杰(法学院)、潘建鹏(信息管理学院)、孙伟(物理学院)、汤璐(商学院)、王林帅(法学院)、徐凯敏(化学化工学院)、赵阳(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郑煜(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鼓楼校区 黄辉庭(工程管理学院)、屈静(数学系)、邹钧(大气科学学院)

其他活动


第八届读书节开幕式

10月28日,“南京大学第八届读书节”在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举行开幕式,校党委书 记洪银兴及宣传部、学工处、团委、图书馆、校报编辑部、出版社以及文学院、哲学系等 相关部处、院系的负责人出席仪式。

           

本届读书节开幕式由校党委副书记任利剑主持。图书馆馆长洪修平向全体师生介绍了 本次读书节的主题和活动安排。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教授、信息管理学院张谦分别作为教师 代表和学生代表发言。洪银兴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代表学校对第八届读书节的 开幕表示祝贺,并寄语全体师生:每一个南京大学人都是读书人,要多读书,读好书。

开幕式结束后,出席开幕式的嘉宾一行参观了“图书馆·映像”获奖摄影作品展、南 大出版社精品图书展、《大师手迹展》和《名人题赠本展览》。


“犹太文化研究特藏室”揭牌仪式在仙林图书馆举行

10月28日下午,“犹太文化研究特藏室”揭牌仪式在仙林校区图书馆举行。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利剑教授,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所长徐新教授,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洪修平教授、挪威神学院Karl Olav Sandnes教授、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教授、宣传部部长王明生教授、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左健教授、犹太文化研究所宋立宏副教授、孟振华副教授等出席仪式。

           

图书馆史梅副馆长主持揭牌仪式。宋立宏副教授详细介绍了这批犹太文化研究资料的特色。这批资料主要来源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个人的慷慨支持与捐赠,涉及犹太学各方面,尤以早期犹太教、拉比文献、塞法迪犹太人、美国犹太教、以色列研究、纳粹屠犹、犹太人在中国方面的藏书为特色,目前已收藏犹太学研究书籍、工具书和期刊杂志达30,000余册。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犹太学图书馆”。

徐新教授回顾了犹太文化研究所作为国内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的学科,25年来从创立到发展壮大所走过的历程以及白手起家收集、募捐文献资料的过程,由衷感谢全校师生以及国外相关学术机构与个人及诸多国外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他特别感谢图书馆对犹太文化研究资料的重视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此次成立特藏室是让犹太文化研究者美梦成真。他希望这批文献得到充分利用,使中国的犹太文化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

来自挪威的神学院Sandnes教授作为图书捐赠代表认为能将这些图书存于南大图书馆正是使图书发挥最大价值的机会,他希望今后能和南京大学及图书馆开展更多的学术合作与交流。

洪修平馆长在发言中称赞徐新教授及犹太文化研究所多年来在犹太文化研究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与显著成果。他表示设立特藏室不但有利于学术研究,也有利于图书馆特藏文献的丰富与发展。洪馆长表示图书馆将保存管理好这些文献,为南大师生以及国内外研究者提供服务。

任利剑副书记代表学校热烈祝贺“犹太文化研究特藏室”建立。他指出特藏室的建立是南京大学国际化教学科研特色的集中展现,他向徐新教授带领的团队自主筹资,深入开展国际化研究与合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表示赞赏与敬意。任书记充分肯定了犹太文化研究所将多年来收集的图书移交校图书馆的行为,认为此举是明智的选择,体现了老师们的气度和胆识。他希望在徐新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推动和引领下,南京大学的文献资源建设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与突破。

最后,任利剑副书记、洪修平馆长、徐新教授一起为“犹太文化研究特藏室”揭牌。

(图书馆 史梅 赵倩;新闻中心 何治锦)


名人题赠本展览

南京大学图书馆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可上溯至20世纪初建立的中央大学图书馆和金陵大学图书馆。中央大学图书馆肇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创办三江师范学堂藏书楼。金陵大学图书馆则源自1888年美国教会在南京建立的汇文、基督和益智等书院,数次合并后于1910年成立金陵大学堂,在原各书院图书室的基础上建成金陵大学堂图书馆。

           

在图书馆的馆藏中,有一类题赠本显得格外珍贵。题赠本是由作者题签,赠送给私人或机构的书刊。它既折射出时代的印记,也是文人间交往的见证。在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历史上,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钧、李小缘和国学大师胡小石等诸先生,都先后主持过馆务。馆藏书刊中,有部分便是给以上诸位先生或图书馆的题赠本。近年来,本馆致力于搜集海内外名家捐赠,在捐赠的书籍中,亦有很多珍贵的题赠本。

本次读书节,我们精选了馆藏的题赠本,以飨读者。其中有孔祥熙、撒切尔夫人题赠给薛君度先生的传记,小川环树、程千帆、唐君毅、商承祚等学者题赠给潘重规先生的著作,法国汉学家谢和耐题赠给许倬云教授的著作,杭立武、蔡孟坚题赠给马大任先生的书籍等。


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大师手迹展”

南京大学在一百一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英贤辈出,大师云集。一些名师大家不仅诗酒唱和、著书立说,还将所藏珍贵文献捐赠母校。如今,南京大学图书馆不仅藏书数量与质量位居全国高校图书馆前列,近代名家书画收藏也渐成特色。

           

时值第八届南京大学读书节开幕,我们选取一批馆藏名家手迹,集体展出。这些手迹形式多样,包括手稿、日记、古籍题跋、信札、扇面、条幅等。比如黄侃、汪辟疆、胡小石、程千帆、钟泰的古籍批点题跋;陈白尘、陈钟凡、商承祚、潘重规的论文手稿;李瑞清、章太炎、黄侃、汪东、吴白匋、孙叔平的书法;钱穆、胡适、郭沫若、傅抱石、闻一多、李小缘等众多民国名人的手札。

学者们的书法自成体系,从中可以管窥前辈学人笔墨精妙的艺术修养、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经纶满腹的学术素养。不仅如此,这些手迹也相当稀见,更显珍贵。以李小缘闻一多往来书信为例,闻一多的四封信,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闻一多全集》第12 卷未收录,《闻一多年谱长编》也未提及。最难得的是,与这四封信相呼应的是,李小缘先生致闻一多先生的信件草稿也完整无缺。李闻书信一来一往, 更可见当时他们学术上的一段交往,非常有意义。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些手迹的展出,不仅是对南大百年学术传统的回顾,也希望籍此缅怀前贤,勉励今人。


读书节系列活动用户有奖问卷调查深受同学们喜爱

读书节期间,图书馆咨询部在鼓楼读者服务部和仙林办公室的协助下,联合了研究生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一起举办了该项活动。问卷从图书馆宣传的有效性、个性化服务需求以及新媒体应用等几个方面调查我校师生的真实看法,试图找出图书馆最有效与用户沟通的宣传渠道,加强图书馆和用户的直接连接。调查活动中咨询部馆员还对用户进行了当面访谈,了解90后学生关于荐购、资源获取、偏向于新媒体等特殊需求。问卷调查活动中我们给同学们发放读书节纪念品,其中带有南京大学图书馆LOGO的钥匙扣和环保袋深受同学喜爱。

(翟晓娟)


采访部读者图书荐购活动

读者图书荐购活动于读书节开幕当天下午在仙林杜厦图书馆开展,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荐购系统新生导引、现场中西文图书荐购以及读者调查。本次活动吸引了许多读者前来填写荐购及调查单,其中不乏一些热心读者就图书的荐购、馆藏及图书馆使用与工作人员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本次活动共回收了122名读者所填写的荐购及调查单,这些调查将成为今后图书馆资源建设及读者荐购系统完善等工作的重要参考。


图书馆召开读者座谈会

10月30日下午13:00,作为第八届读书节活动内容之一的读者座谈会在鼓楼图书馆会议室召开。参加座谈会的有图书馆副馆长罗钧、鼓楼读者服务部主任许学庆、副主任朱蕴辉、读者服务部各小组负责人、读者代表以及勤工助学学生代表。座谈会由鼓楼读者服务部主任许学庆主持。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关注读者需求,倾听读者心声”。座谈会上,同学们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围绕阅览环境、资源建设、硬件设施、服务质量等几个方面展开了交流与讨论。罗钧副馆长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耐心解答,认真听取了同学们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想法与建议,并感谢同学们对图书馆工作的关心、理解与支持。同学们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了积极地互动交流。

读者座谈会是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直接交流的契机,通过座谈会,一方面读者对图书馆的工作、资源、服务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图书馆也更加了解读者的想法与需求,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创新、服务质量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朱伟伟 杨乐)


《蒋公的面子》新书签售会暨南大出版社精品图书展

10月28日,南京大学第八届读书节开幕式在仙林杜厦图书馆举行。校党委书记洪银兴、党委副书记任利剑以及宣传部、团委、学工处、图书馆、出版社、校报、文学院、犹太文化研究所等单位负责人和数百名南大师生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南大出版社精品图书展,此次精品书展共展出南大出版社600余种精品图书,包括学术精品书有《全清词》、《南雍学术经典》、《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及简明读本、《当代学术棱镜译丛》、《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评传系列丛书》、经典文库等;精品教材《大学研究型课程教材》、《商学院文库》;吸引校友和师生驻足观看。其中新书《浣熊》、《谜鸦》、《蒋公的面子》等受到学生读者的欢迎和热议。社长左健陪同参观,向领导和来宾介绍了南大出版社这一年来出版的新书和精品套系,得到了校领导和来宾的赞誉与肯定。

           

《蒋公的面子》读者见面暨签售会也借助本次读书节拉开帷幕。活动邀请了《蒋公的面子》的编剧同时也是新书的作者温方伊来到活动现场与参加读书节的读者交流。活动现场,她与读者分享了《蒋公的面子》的近期的话剧巡演活动安排、创作时的缘由、以及书中同人文引起的反响和现场读者展开近距离的讨论。新书得到了现场近千名读者的亲睐,访谈结束后,读者们争相购买图书并与作者合影留念。此次现场签售出近300本图书,所谓“蒋公里外都有面子”这句话也得到很好现实的证实。

《蒋公的面子》于2012年5月南京大学一百一十年校庆期间在南京大学大礼堂首演,反响强烈,校内连续演出30余场,2012年12月启动社会公演,2013年开启全国巡演,并定于11月在美国演出。截止目前在全国巡演已近150多场。

早在2012年5月,南大出版社便开始关注校庆献礼剧《蒋公的面子》,并和剧组达成初步的出版意向。2013年8月,《蒋公的面子》作为重点图书在上海书展隆重推出,一经推出便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蒋公的面子》以其精彩的内容呈现,完美的装帧设计,高端的印制工艺,得到业界和学界的一致好评。更有评论说:只有南京大学才能排出话剧《蒋公的面子》,也只有南京大学出版社才能把《蒋公的面子》出版得如此别具一格。

(出版社 徐佳乐)


精心引进高质量图书 着力打造高品质馆藏

——2013年国际学术图书巡回展在南京大学举行

为更好地满足广大专家、学者现场选购原版外文图书的需求,2013年10月28日~11月1日南京大学校图书馆与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在鼓楼校区和仙林校区联合举办了为期5天的“2013国际学术图书巡回展”。本次书展汇集众多国外知名出版集团(社)的最新学术出版物,包括Elsevier、John Wiley & Sons、Springer、World Scientifi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Oxford University Press、Macmillan、Taylor & Francis、McGraw-Hill、Wolters Kluwer、LexisNexis等、覆盖了文学、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新闻传媒、法律、环境科学、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等学科、展出图书4600余种。

           

书展首日,图书馆采访部工作人员在现场派发图书推荐单,帮助读者解决在推荐读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对南京大学图书馆的网上读者荐购系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宣传,帮助读者了解学习读者荐购系统并搜集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力争为读者构筑最便利的图书推荐通道。

书展期间,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书展,来自外国语学院、医学院、社会学系、大学外语部、数学系、商学院等院系的教师及大量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到书展现场,根据科研教学及学习需求推荐购置图书。共推荐原版外文图600余种,覆盖数学、哲学、历史、新闻传媒、地理、城市规划、化学化工、经济、物理、医学、美术等十多个专业。这些图书将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查重、订购、编目、典藏、上架处理,成为南京大学图书馆原版外文图书馆藏的一部分,为教学科研提供支持。

(张燕峰)


第八届读书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南京大学第八届读书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于11月1日下午2:30在南京大学鼓楼图书馆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周宪教授、图书馆洪修平馆长、宣传部姜迎春副部长、校报丁和根主编、出版社花建民社长助理、图书馆邵波副馆长等嘉宾莅临闭幕式。闭幕式由图书馆罗钧副馆长主持。

           

闭幕式开始后,洪修平馆长介绍了本次读书节各项活动开展的情况。本届读书节“梦想的起点”主题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100多篇;“图书馆·印象”摄影活动共收到作品130多幅;名家讲座共举办5场,图书馆知识讲座举办20多场,广受师生欢迎;读者调查活动共收到有效问卷3000多份;与学生社团联合举办爱心图书修补、好书推荐活动。此次读书节还推出了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活动,如名人题赠本展览、大师手迹展、“犹太文化研究特藏室”揭牌仪式、《蒋公的面子》作者签名售书活动等。此外还举办了年度十大“优秀”读者评选,图书馆优秀志愿者、勤工助学者评选,“唤醒沉睡的借阅卡”、国际学术图书巡回展、南京大学出版社精品图书展等读书节经典活动。随后,闭幕式举行了颁奖仪式,本届读书节共评出2012~2013年度 “优秀读者”10名,“梦想的起点”征文获奖者21名,“图书馆·印象”摄影获奖者21名,图书馆优秀志愿者19名,图书馆优秀勤工助学者26名。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范驰同学作为获奖代表作了发言。

闭幕式的最后,周宪校长助理致辞并宣布南京大学第八届读书节闭幕。周宪校长助理代表南京大学对本届读书节的成功举办、获奖师生表示热烈祝贺,向积极关注和参与本届读书节的师生表示衷心感谢。他肯定了南京大学读书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贡献。他指出读书节的开展有助于增强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有助于推广图书馆优秀资源和特色馆藏,进而有助于推进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顺利开展。最后,周宪校长助理宣布南京大学第八届读书节胜利闭幕。

(荣方超)


图片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