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南京大学图书馆第十五届服务创新论坛在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隆重开幕。本次论坛以“聚焦‘十五五’规划”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及校党委、行政关于开展“十五五”规划的工作部署,立足“第一个南大”建设的三步走布局,紧扣“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划布局的关键节点,以更高站位谋划未来、以更实举措推动落实,持续推进“奋进行动”,全力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校党委副书记陈云松,以及图书馆馆长黄贤金、原副馆长邵波、副馆长谢欢、董克等出席论坛。会议由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罗钧主持。
陈云松指出,图书馆作为学校的“知识殿堂”和“文化引擎”,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针对图书馆未来工作,他提出三点要求:第一,要胸怀大局,把准方向,将图书馆发展深度融入国家和学校战略;第二,要勇于创新,拥抱变革,以新质服务能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第三,要建强队伍,激发活力,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他强调,图书馆要更加聚焦学术支撑核心使命,围绕学校“奋进行动”,提供更精准、更深入、更具预见性的文献资源保障和情报分析服务,真正成为学校创新发展的“智慧大脑”。
黄贤金以“守墨奋进、率道而行”为主题,系统阐述了图书馆在“十五五”期间的发展理念与路径。面对读者知识发现能力持续增强与图书馆知识赋能能力相对不够的矛盾,他强调应坚持以“基于技术的多元化用户-空间关系”为核心,打造图书馆高质量知识服务新生态,并指出“十五五”期间的三大创新方向,即打造信息、人文、专业、研究"四个素养并举"的育人体系;构建覆盖人才培养全生命周期的知识服务体系;建立以学校学科学者学生为中心的馆际协作网,打造跨馆、跨校、跨省乃至跨国知识服务协作体系,为“第一个南大”建设提供全方位知识服务支撑。
邵波在探讨《AI赋能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时,创新性提出“Deep Library”建设理念。他强调,面对数智技术的快速演进和读者需求的深刻变化,图书馆应推动从“图书馆服务平台(LSP)”向“知识服务平台(KSP)”的范式跃迁,构建以KSP为核心的元知识架构生态,从而全面提升知识服务能力与社会数字文化供给水平。董克在以《关于图书馆十五五规划的思考》为题的主旨报告中,系统回顾了“十四五”期间图书馆的发展特征与现存问题,并指出“十五五”时期图书馆应把握发展机遇,聚焦三大重点方向:积极探索未来图书馆的转型路径、深入挖掘特色资源价值、积极推进联盟共建与资源共享。他还对“十五五”规划的具体要点提出了实施建议,为下一阶段图书馆的战略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
馆员代表及各部门主任就“十四五”工作总结与“十五五”规划展望进行了专题汇报。戴娟、朱琳、丁东、李兰等馆员代表还分享了中美高校图书馆合作、阅读疗愈创新、外文电子资源建设以及江苏省高校图工委“十四五”工作成果等重要实践经验,全面展现了南京大学图书馆在推动知识服务转型与协同发展方面的战略布局和创新探索。古籍特藏部、系统部、数据管理中心、学科服务部、苏州校区、仙林校区和鼓楼校区等部门负责人分别从文脉传承、技术融合、数据治理、学科支持、资源建设、阅读推广等方面作了书面交流,系统总结了“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成效,并提出 “十五五”的发展路径。
谢欢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论坛内容涵盖宏观视野与微观实践,取得了三个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是推动图书馆员突破部门界限,增进内部交流;二是促进南京大学图书馆界打开馆门,深入了解国内兄弟院校的创新实践;三是助力中国图书馆走向国际,拓展对全球学术图书馆发展动态的认知。
据悉,图书馆“服务创新论坛”从2011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这不仅仅是馆员交流平台,也是践行“奋进行动”的有力举措。图书馆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高地,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创新服务理念与方式,满足读者多层次,内容多变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