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南京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成立,依托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南京大学图书馆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基地、南京大学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咨询、专利检索与专利查新、专利定期预警、专利行业技术分析、学者定题专利分析等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有相关专业资源数据库15种,管理及服务平台5个,采购有TDA、Incopat等专利分析工具,兼有Web of science、Scopus、EI等综合类数据库资源。中心办公地点在南大仙林校区图书馆。中心总体人员29人(博士9人,硕士17人,学士3人),其中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员21人,具有科技查新工作经验人员13人。
中心建设历史延迁
起步期:南京大学教育部科技查新站以非典时期专利信息服务为契机,将专利数据库纳入到应用类科技项目查新中,面向校内师生提供专利信息相关的服务。2003年~2008年,依托南大信息管理系开展竞争情报服务,为华为、南方电力、上海宝钢等企业提供了情报分析报告。
发展期:2009年对C9高校材料工程学科进行了调研,展开学科态势与预警分析。2011年为中国南海协同创新中心的成功申报提供了信息资源服务。2015~2016年对C9高校专利进行了调研与分析。进一步尝试为校内外多个课题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利信息服务。
成熟期:自主搭建完成江苏省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平台。组建专业服务团队,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宣传,面向重点学科及产业开展专利信息分析服务和专利资源导航。重点完成了《南京大学专利分析报告》2018版、《南京大学专利信息年报》(2017~2019)版、《基于专利分析的高校优势学科竞争力评价报告——以入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的九所高校为例》、《图书馆射频识别技术专利分析报告》、《扬声器线阵列相关专利分析》、《科幻级材料的前世今生及未来——基于新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专利信息分析》等案例报告。2020年7月获批成为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2022年与栖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共建栖霞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中心展望
南京大学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萌芽起步于“十五”,发展历经“十一五”和“十二五”,在“十三五”期间趋于成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是在关键技术上形成自主创新,保持并提升我国制造大国地位,向制造强国迈进,对知识产权建设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在全球工业、产业链中的自主发明核心技术储备与专利布局情况,直接影响我国在全球化工业与贸易体系中的抗风险能力。在打造尊重知识、保护产权、吸引人才、汇聚原创、畅通转化的开放市场中,知识产权具有基础作用。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年,也是“两个一百年”中的第一个完成之年。1921年~1949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经70年,实现了工业化,推动了改革开放。党带领人民不断推动国家的生产力发展和文化繁荣,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中心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引下,将自身工作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回应时代需求,支撑祖国的科技发展、转型创新。
在校内形成以图书馆为核心、涵盖本校院系、覆盖校内重点学科的服务体系,构建以“科技处(成果产权维护)——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创新创业成果转移转化办公室(运营)”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优化全知识产权信息素养培训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宣传推广,面向优势学科及创新团队的服务工作,为师生的创新创业提供空间。在校外与产学研平台及地方产业园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交流互动,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技术研发创新加油助力。“提高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使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贯穿专利导航与布局、专利申请与维护、专利转化与运用的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体系,提升学校科技研发的起点,防范研发过程风险,加强研发成果转化,形成高价值的知识产权布局,到2025年,实现我校专利质量明显提升,专利运营能力显著增强。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